水泥地坪起砂处理
1、 首先我们要对水泥起砂地面进行清扫,然后对水泥起砂地面进行修补。如果起砂面积很小、不严重,大家可以将水泥砂浆搅拌好,并且涂抹在起砂的位置就好了。如果起砂面积较大,可使用地面处理剂进行修补。我们先均匀的涂刷界面剂,然后在涂抹修补砂浆,最后对地面进行固化抛光处 理。
2、 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水泥砂浆配比不正确、水泥砂子质量不好等等。大家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配置水泥砂浆,不能使用结块水泥等;水泥砂浆要搅拌均匀,搅拌不均容易出现起砂脱皮的问题。施工人员要把握好压光时间,过早或太迟给地面压光都容易出现起砂问题。
3、 水泥地面起砂也有可能是因为养护不当造成的。水泥地面浇筑完成之后的12个小时内就需进行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两到三周,具体的养护时间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决定。水泥地面主要采用覆盖保湿膜洒水养护的方式,保湿膜要完全覆盖地面,并且每天要及时洒水,水泥地面要处于潮湿状态。

什么原因导致水泥地面起砂的
1、水泥地面的主要成分是水泥和砂浆的混凝土。在搅拌材料的时候,使用水分过多,并且在施工的时候没有进行振动处理,则混凝土浇灌之后很容易导致水泥下沉,沙石上浮的现象。而沙石上浮过多,干燥以后就会出现起砂的现象。
2、另外就是在搅拌水泥砂浆的时候各个材料的配比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搅拌,出现各个材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此外使用的沙石级别不够,不能对应地面的使用要求,则很容易出现沙石浮起,则会出现起砂的现象。沙石级别不够的话,则很容易出现沙石与其他材料无法真正的融合,自然等到干燥以后就会出现材料分离,起砂的问题了。
3、水泥地面浇筑完成之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也很容易出现起砂的问题。一般在水泥地面施工完成之后都是需要添加一层养护膜的,并且过一段时间之后还要进行亚光处理。如果这些步骤施工不到位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起砂的现象。
水泥地面起砂怎么办
地面自然老化导致起砂
旧地面起砂是很常见的现象,水泥地面长期裸露在空气中,频繁的摩擦使用造成起砂,这样的起砂地面比较好治理,只需要清理干净水泥表面的泥沙,再使用矽晶硬化剂配合地坪研磨机打磨处理即可。
施工不当和偷工减料导致起砂
某工厂,使用C30的混凝土浇筑地面,结果一个月后,地面开始起砂,还越来越严重。施工方和原料供应商产生了纠纷,施工方认为是偷工减料,供应商认为是施工不当。后面经过三方逐步排查,发现还是施工不当导致的。这样就只能先对地面进行改善,再使用矽晶硬化剂配合地坪研磨机打磨处理了。
天气原因导致起砂。
某小区混凝土浇筑好之后,表面还没有干,就下雨了,导致地面被雨水冲刷后露石起砂。这种方式导致的起砂就只能等地面完全干透之后,看情况再做处理了。

怎样才能保证水泥地面不起沙呢?
1.水灰砂比率要控制好,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不能随意更改,否则摊铺好的地面,容易出现起砂等问题。
2.施工的时候,要进振实找平。如果没有振实,地面比较疏松就容易起砂。如果过于振实地面又会出现离析或沁水。
3.养护要跟进,混凝土铺好以后,还需要进行保养,保持地面处于温润潮湿状态。
[地坪小贴士]
水泥地面起沙困扰着许多酒店、写字楼、厂区、地下停车场,重新铺设水泥修复地面工期太长,现在一种新型的魔石地坪已经越来越流行,它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铺设在水泥地面上,施工可定制图案,优点在于施工工期短、超强耐磨(可走叉车)、环保无异味等优点,成为新场馆地面铺设以及旧地面翻新的首选。
水泥地面起砂怎么办
1、纯水泥修补
如果起砂的面积比较小,我们用一般的硅酸盐水泥来补救。一般用在自己住的房顶或者院子里比较多,这种办法的成本比较低,就是不抗压耐磨。
2、水泥掺胶水
用水泥掺胶水的这个办法仅仅是解决了它的表面的问题,虽然看起来好看,但是不耐用。一般这样做的话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们一般不怎么推荐。
3、水泥修补砂浆
用水泥修补砂浆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解决起砂的问题,而且比较耐用。一般修复一天就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它的成本比较高,而且施工复杂。
4、水泥路面起砂处理剂
这个是专门解决水泥地面起砂问题的,修复水泥地面强度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起沙。而且还不会改变地面的外观,修复成本比较低,使用的寿命还比较长。起砂处理剂建议用一些水性的处理剂,或者是油性地坪渗透固化剂。

起砂现象有何表现?
起砂:混凝土表面破坏形成粉末的现象
起砂现象原因分析
1、水灰比配置不当
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约为水泥重量的20%-25%,即水灰比为0.2-0.25。这样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难的,所以实际施工时,水灰比都大于0.25。但水灰比和水泥砂浆强度两者成反比,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降低。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同时,施工中还将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2、养护不当
水泥加水拌合后,经过初凝和终凝进入硬化阶段。但水泥开始硬化并不是水化作用的结束,而是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随着水化作用的不断深入,水泥砂浆强度也不断提高。
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天数不够,在干燥环境中面层水分迅速蒸发,水泥的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减缓硬化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
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h就浇水养护,由于地面表面较嫩,也会导致大面积胶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3、新鲜混凝土保护不当
施工完成面受冻或雨淋后,也会造成起砂现象的出现。
4、混凝土合易性差
混凝土塌落度过大(> 200mm)且粘聚性/保水性不好,表面泌水严重的混凝土容易起砂。5、原材料不合要求
①水泥强度等级低,或用过期结快水泥、受潮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②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试验说明,用同样配合比做成的砂浆试块,细砂拌制的砂浆强度比用粗、中砂拌制的砂浆强度约低25%-35%;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如何防止起砂现象发生?
1、严格控制水灰比。
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m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用混凝土和细石混凝土设地面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垫层事前要克分湿润,水泥浆要涂刷均匀,冲筋间距不宜太大,最好控制在1.2m左右,随铺灰随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宜用平板振捣器振实,细石混凝土宜用辊子滚压,或用木抹子拍打,使表面泛浆,以保证面层的哟度和密实度。
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
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于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以上人时有轻微脚印但又不明显下陷为宜),将表面压实、压平整。第三遍压光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滑(时间应掌握在上人不出现脚印或有明显的脚印为宜),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
3、不要在泌水时收光
开始收光时必须配合使用长刮板,不及时使用长刮板会导致泌水被压入混凝土面层。不得使用拍浆板 ,否则会导致表面提浆过多,造成起砂。
4、严禁补水收光,收光结束后立即开始养护。
保证混凝土浇筑温度>10C,冬季施工时要注意测量到场混凝土温度,以及调整初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