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地基有啥区别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层、碎石层、粉土层、啥土层、粘土性层和人工填土层等。
地基的分类地基按其性能划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又称复合地基)两类。
1.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不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土层,如岩土层及天然老土层。当地基的土层地质状况良好,其自然承载力较强时,就可以作为天然地基来使用。
2.人工地基(又称复合地基):人工地基是指天然土层的土质过于软弱(如软土层、淤泥层、砂土层),土层的承载能力极差或较差,需要人工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
常见的有:人工换填土地基、石屑地基、混合灰土地基、人工强夯地基等。人工地基经人为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就能满足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来使用了。
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及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基是建房的基石每间房子地基是千万不能马虎的。只有将建房子的地基处理到位了,才能坚持坚固可靠、质量耐久的房子。
基础是什么?
基础:基础是将建筑物所承受的全部荷载及各种作用力传递到地基上的一种结构构件,基础是房屋建筑之本,是至关重要的结构构件。

基础的分类
1、按使用材料划分:灰土基础、毛石基础、砖基础、砼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2、按埋置深度划分:浅基础和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埋置深度超过5m的称为深基础。深基础常用语大型建筑工程,不属于小型民用建筑的使用范围,在此深基础我们不做介绍。
3、按力学性能划分: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1.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所建造的基础。
常用的刚性基础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等。刚性基础一般适用于建造六层及以下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具有就地取材、材料成本低及造价低的特点。
2.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所建造的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应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工程上。但柔性基础材料成本较高,所以造价也较高。
4、按构造形式划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和筏板基础。
独立基础的优缺点是什么?
1、优点
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其不用打桩,施工较为简单,相对较节约成本。
2、缺点
独立基础是单独开挖的,上部重力经过传递直接由土壤承载,如果地质不好,容易倒塌。

独立基础的施工步骤是怎样的?
1、清理基坑及抄平
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留积水。抄平是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
2、垫层施工
地基验槽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浇筑C10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施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
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工程
垫层浇灌完成,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
5、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阶梯形独立基础根据基础施工图样的尺寸制作每一阶梯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
6、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
7、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台阶停顿0.5h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
8、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人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上层振捣棒插人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以上完成以后就是混凝土找平、保养了,最后就是模板拆除。

农村自建房,地基该如何选择
独立基础
挖土方量最为经济,施工较为简单,人工费用基础费用较低,适用于框架结构或独立排架结构;不过独立基础是单独开挖,上部重力通过传递直接由土壤承载。
优点就是单独开挖单独浇筑钢筋混凝土,挖土方量最为经济,施工最为简便,工费用较低,挖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比较强。缺点是如果上部如果荷载过大,基础截面超过4米就会造成浪费。一般适用于楼层较矮的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或者单排架承重结构,一般稻田或者松软的土体建3层及以下的建筑。
满堂基础
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的承载力又比较弱时,像条形基础或井格式基础不能适应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是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为满堂基础,又称筏板基础。
优点是它能避开基础最软弱部分,可以承载较大的荷载,缺点就是造价颇高,相当高,一般适用于南方稻田、池塘等地质情况,还有土豪。
井格式基础
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或者上部荷载较大时,这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防止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将柱下基础沿纵横两个方向扩展连接起来,做成了十字交叉的模样,叫做井格基础。
优点是整体性好,对不均匀沉降的产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施工方便,造价实惠,性价比很高,对于一般农村来说,井格基础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用于地基较差,必须提高整体刚度的情况,可以说是条形基础的加强版。

条形基础
造价较为便宜,施工简便,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适用于砖混结构,但是条形基础对房屋的整体性不好,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墙体裂开的情况。
优点:基础梁具有较大的抗剪、抗弯、抗冲切能力,还是一个就是造价较低,施工方便。
缺点:横墙是主要的受力部位,条形基础纵向配筋应力不足,不利于基础的整体性,容易产生墙体开裂等不利后果。
适用于:我们拆老子盖新房子,地基较好,上部荷载不是很高的时候和一些地质比较坚硬的地基非常适合条形基础,经济实惠。
筏板基础
当房子建筑如农田、河边等地质土较为松软的地方时,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受力较弱时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都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可以采用筏板基础,能很好地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是整体浇筑,耗材耗料耗工比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要多出不少。

桩基基础
像宅基地位于水塘、沼泽等常年被雨水浸泡的地方,可以使用桩基基础,它的承受能力强,稳定性高,且抗震能力好,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高铁等工程。农村建房的话沿海地区用得比较多。桩基础比较费工废料,造价较高,有时也会成为农村建房有经济实力的追崇,建议够用就好。
优点,承载大这个毋庸置疑,缺点就是费工废料,造价高啊,大多适用于高层建筑,农村用的比较少,还是那句话,土豪除外。
箱形基础
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
优点整体空间刚度大,有利于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中空部分尺寸较大,还可以用作地下室,缺点还是造价高的问题,这个基础农村较少使用,一般用于高层建筑或较弱地基。
软弱土地基的类型与特点?

软弱土地基的类型有,饱和的松散粉细沙(含部分粉质粘土),亦属于软弱地基的范畴。当受到机械振动和地震荷载重复作用时,将产生液化现象;基坑开挖时会产生流砂或管涌,再由于建筑物的荷重及地下水的下降,也会促使砂土下沉。其它特殊土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红粘土以及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现象,亦属于需要地基处理的软弱地基范畴。
1、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2、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

3、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软弱土是什么?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其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性土。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e大于1;压缩系数a1-2大于0.5MPa;不排水抗剪强度c小于20kPa。当软土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并含有机质,其天然孔隙比e大于1.5时为淤泥;天然孔隙比e小于1.5而大于1.0时为淤泥质土。工程上把淤泥和淤泥质土统称为软土。